危險廢物管理不當,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是可以被判入刑的,為了明確危險廢物的管理,從以下方面闡述企業應該如何規范化的對危險廢物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來源:合規網 作者:梁曉濤
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的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3億噸。由于危險廢物帶來的嚴重污染和潛在的嚴重影響,國家及各級執法部門對危險廢物的管理也越來越嚴格。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
第一條實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
(二)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
(五)通過暗管、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的;
(九)違法所得或者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的;
第七條明知他人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向其提供或者委托其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危險廢物管理不當,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是可以被判入刑的,為了明確危險廢物的管理,筆者從以下方面闡述企業應該如何規范化的對危險廢物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01 前期項目建設管理
危險廢物貯存設施的選址需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的有關要求,企業應依法完成環境評價及三同時驗收。企業在辦理環評及三同時驗收時尤其應該關注相關資料中是否涵蓋了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有涉及的危險廢物種類,避免后續轉移申報時無法備案。
02 備案登記管理
企業需參照《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管理計劃制定指南》編制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并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內容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
企業需如實地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申報的數量要有依據,主要依據就是環評、臺帳,要符合行業常識,并與上一年度申報相對應。
03 危險廢物產生與收集
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收集,按種類分別存放,且不同廢物間有明顯間隔,落實源頭分類制度應當做到:
危險廢物與一般廢物分開;
工業廢物與辦公、生活廢物分開;
固態、液態、泥態、置于容器中的氣態廢物分開;
可利用的與不可利用的廢物分開;
有熱值的與沒有熱值的廢物分開;
性質不相容的廢物分開;
利用和處置方法不同的分開;
大的類別要分清,每一種類也要區分。
液體廢物可注入開孔直徑不超過70mm并有放氣孔的桶中,裝載液體、半固體廢物的容器須留足空間,容器頂部與液體表面之間保留100mm以上的空間。
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標志需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要求
04 危險廢物內部轉運及貯存
危險廢物內部轉運需應規定運輸工具及頻次要求,包括工具種類、載重量、使用年限、污染防治和事故預防措施等。
組織危險廢物貯存設施至少應滿足:
貯存場所地面作硬化及防滲處理;
場所應有雨棚、圍堰或圍墻;
設置廢水導排管道或渠道,將沖洗廢水納入企業廢水處理設施處理或危險廢物管理;
貯存液態或半固態廢物的,需設置泄露液體收集裝置;
收集、貯存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分類收集貯存危險廢物,且容器完好。
企業需建立貯存臺賬,并如實規范的記錄。貯存期限不超過一年;延長貯存的,報經相關部門批準。目前國內由于危險廢物收集處理單位能力不足往往導致組織危險廢物無法及時轉移,企業原有的危險廢物貯存場所無法滿足存放要求時,企業可以使用危險廢物集裝箱作為暫存設施。
05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
企業對危險廢物自行利用的環評文件中需對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進行了評價,且完成了“三同時”驗收。企業應建立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臺賬,如實記錄危險廢物種類、數量、操作人員等基本情況,并定期進行匯總。企業應制定污染物排放監測計劃并定期對利用、處置設施污染物排放進行環境監測,確保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06 危險廢物轉移
對于企業不能自行利用處置的危險廢物,需委托給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處理,企業需與有相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簽訂的委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合同。企業需要將危險廢物轉移出廠區前,應當通過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信息管理系統運行電子轉移聯單,如實填寫聯單中移出者、運輸者、接受者欄目的相關信息,包括危險廢物的廢物種類、廢物代碼、重量(數量)、形態、性質、移出者、運輸者、接受者名稱等情況,打印后將聯單交付運輸者隨危險廢物一起轉移運行。
07 應急響應
企業應當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按照預案要求每年組織應急演練。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08 危廢減量化管理
企業根據自身產品生產和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在借鑒同行業發展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計劃,明確改進原料、工藝、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聲明: 本網站對轉載、分享、陳述、觀點、圖頻保持中立,目的僅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妥,請聯系刪除